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评论、点赞,留下您宝贵的意见! |
在色彩的运用中,我们需要从深重色逐渐过渡到明亮色。从深重色过渡到明亮色,先大面积绘制深重色,再逐步用中间色和明亮色丰富层次。单纯地一遍遍涂抹明亮色,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亮度。通常,我们会先描绘深重色部分,因为这些颜色更容易被明亮色所覆盖。然而,更重要的是先大面积地绘制深重色,包括暗部、明部和重色,从而为整个画面搭建起色彩的骨架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再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进行推移,以丰富画面的色彩层次。
深重色与明亮色的过渡是影响画面层次感与空间感的核心环节,处理不当易出现 “生硬断层”“脏色浑浊” 或 “覆盖不均” 等问题。想要实现自然衔接,需从调色逻辑、运笔技巧与干湿控制三方面系统把控。
从调色基础来看,避免直接将深重色(如赭石加群青)与明亮色(如柠檬黄加钛白)混合,否则易因色相对比度过大产生灰脏感。正确做法是寻找 “中间媒介色” 搭建过渡桥梁,例如在深红与米白之间,可加入少量橘黄或肉色调和中间色阶,通过 3-5 个渐进色阶实现色彩渐变。需注意每阶色彩的明度差控制在 10%-15%,且保持色相统一,避免引入无关补色。
运笔方式直接决定过渡边缘的柔和度。湿画法适合表现柔和过渡,需先薄涂深重色区域,趁颜料未干时以扇形笔蘸取中间色快速扫涂衔接处,利用水分自然晕化实现色彩融合,此法常用于表现天空与远山的衔接。干叠法则适用于清晰过渡,待深重色完全干透后,用平头笔以 “交叉排线” 方式叠加中间色,每一层颜料需薄而均匀,避免厚涂导致开裂,适合静物写生中的明暗交界线处理。
干湿衔接的时机把控同样关键。当深重色半干时(手指轻触不粘纸但有湿润感),是衔接明亮色的最佳时机,此时用干净画笔蘸取稀释后的明亮色,沿深重色边缘轻轻晕染,可形成自然的 “虚化边界”。若错过时机,可在干透的衔接处薄涂一层清水,待纸面半湿时补色,避免直接厚涂覆盖造成色彩堆积。
广告位 |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